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资料图片)
“五一”小长假,树绿花红,人们走出家门结伴出游,但也有一些人,却在工作岗位执着坚守。
5月2日,公主岭试验田边,土地同蓝天白云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省农科院大豆所副研究员孟凡钢今年又选择坚守在这里。
早6点半,孟凡钢带着40多人的团队下田干活。田地里,他们弯着腰,一丝不苟地进行试验播种。“农时不能误,农时来了,就是节假日也得照样下田。这几天我们要尽快完成20多公顷栽培生理试验田的春播工作,在这块地上进行轮作定位试验、不同耕作模式定位试验、高产田创建等。”孟凡钢说。
“试验品种不要混杂,一定要播到规定垄台上;耐密试验要控制好株距,这会对试验产量和生理指标造成影响。”孟凡钢正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老师每天从清晨工作到日落,真的很辛苦。即便如此,他指导农户和学生也非常有耐心。这样的工作状态时刻影响我们,我们怀揣同一个梦想,希望能通过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大豆产量。”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研二学生丁树启说。
“春季播种就是在播种希望,只有做好春播试验,科研成果才能慢慢在后期收获。”孟凡钢说。
孟凡钢在这边地里忙着,那边长春光机所也有一群人在空间三部集成测试区实验室里忙碌着。
5月3日下午,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何煦介绍,目前,他所在团队聚焦于深空探测光学载荷集成、测评、定标、试验技术领域。“最近,我们承担的中国空间站巡天光学设施项目,已经进入地面装调、测试、试验、定标阶段,关键时刻绝不能掉链子。”何煦说。
作为参与过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光学专家,何煦眼中的科研事业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人生追求。“巡天光学设施项目不仅装调难度大、复杂程度高、测试定标项目众多,并且对精度提出了新挑战。光学载荷的在轨维修与更换技术是我们遇到的新课题,原来由专职科研人员在地面完成的高精度集成、装配,现在需要交由航天员和机械臂在轨完成,且对接精度要求达到微米和角秒量级。我们在地面就需要对其中涉及的光、机、电、热接口进行高精度的集成装配,对各项性能进行全面验证,目前国内尚无经验可循,技术难度和风险极大。”何煦说。
为了完成任务,何煦带领团队在实验室里争分夺秒地进行调试、试验。“团队里很多‘90后’‘95后’,没有人喊苦喊累。大家都说,能参与这样重要的项目,值了!”目前,何煦团队针对大口径空间光学载荷在集成、测试、定标领域的问题,提出数字化集成装配、稳像精度动态测评等创新方案,并已完成技术攻关和工程实施。
华灯初上,长春光机所依然灯火通明。在以“劳动”为名的节日里,坚守一线的科研工作者用责任担当,书写着精彩的奋斗故事。
来源:吉林日报
编辑:刘素娜
责编:陈思秀
校对:张 吉
监制:谢晓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