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近日联合印发《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何为廊桥?廊桥保护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廊桥蕴含了怎样的文化价值?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白庚胜,上海交通大学木结构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主任刘杰做客人民网,围绕相关话题与网友分享。
主持人:廊桥是一种怎样的桥?
(资料图)
白庚胜:廊桥属于桥的一种,是桥梁和房屋的合一,也是文化和交通、技术和艺术的集合体。
刘杰:《行动计划》指出,廊桥一般指设有廊屋的历史桥梁。广义的廊桥还包括我国历史上城乡环境中,在桥上建有廊屋、亭子,甚至建有楼、殿这一类的桥梁建筑形式。
主持人:当前,廊桥保护存在哪些问题?
白庚胜:廊桥保护是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其中一部分。此前,没有作为专项为廊桥设有专门性的保护。《行动计划》的发布,标志着对廊桥的保护进入到更加科学、全面的阶段。
刘杰:《行动计划》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保存下来的多数廊桥,它们绝大多数不在人们日常普遍使用的道路中,有的甚至失去了休闲和娱乐的功能,如果一旦出现失火或其他来自自然界的,比如洪水等威胁的时候,它们幸免于难的几率就非常低。另一方面,这些历史桥梁的分布比较分散,又多在偏僻的乡野,所以要做到日常的巡视、维修实际上也是非常困难的。
主持人:您比较关注《行动计划》的哪些内容?
白庚胜:我比较关注《行动计划》中提到的坚持全面保护。很多廊桥本身历史悠久,历经虫蛀、风吹雨打,还有现代的交通方式对它们的冲击。我们要继续做好抢救性的保护,进行预防性的抢救,防患于未然。过去往往缺少对关联地区相关领域的关注,就廊桥谈廊桥。而现在是以廊桥为中心,谈与廊桥有关的自然的、物质的、精神的、艺术的保护。发挥好廊桥文化的作用,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抢救方面一次很大的尝试。
主持人:廊桥蕴含了怎样的文化价值?
刘杰:廊桥的文化价值内涵非常丰富,我们木结构建筑研究团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已经有26年的研究积累。无论是在浙闽山区还是在广西、湖南、湖北中南这一带,甚至在一些更边陲的地方,都有我们称之为廊桥的建筑形态。这些廊桥不仅仅具有基本的交通功能,还具有人居环境营造和美化的功能与价值。在中国广阔的城乡中,廊桥甚至协助我们的建筑师、工匠,创立了典型的中国人居环境的美学范式。它提供了人与人交流、交易、演艺,甚至集会的社会功能。在历史上,它还有祭祀、占卜等宗教和民间信仰的功能。它的结构技术、建筑艺术以及营造技艺及其承载的建筑装饰艺术都是极具传统建筑中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内涵。
白庚胜:我们都知道《鹊桥仙》的鹊桥,传说是喜鹊搭成的桥,这也是根据中国的桥梁演化而来。所以在我们的民间文学、神话故事、民俗节日里面,已经有很多桥,尤其是廊桥的影子在里面。所以,保护好廊桥,使我们的口传文化可以在实实在在的具象化的文化遗产当中找到印证。
主持人:在廊桥的保护与利用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白庚胜:第一,必须有统一的指导思想,有基本的体制和机制,有国家拨款,还要培养人才,在挖掘廊桥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多做工作。第二,在廊桥的保护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艺术性、学术性和技术性的有机统一。第三,需要有桥梁的地方组织统一的学术论坛,共同交流保护的经验、理念。第四,将新农村建设与文化、旅游相结合,除了发挥廊桥的社会功能、学术功能外还需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功能。有人来看,有人来走,有人来玩,它才有生命力。让桥架在大地上,活在人民心中,这样才能传得下去,才能够留在我们心里面。
刘杰:我们需要注意分层次地保护与利用的原则。比如,有些廊桥的环境保存非常原始,或者极具历史价值,我们就要注意整体性的保护,切忌用一些现代的建筑与设计的手段过分地干预这种历史的环境。如果这个廊桥所在的环境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可能就要因地制宜地在廊桥的本体和已经现代化的环境之间做好协调。如果廊桥处在非常完善的交通线路的体系里面,我们要对整个交通线路,包括自然的山水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总之,切忌一刀切,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保护与利用方案。
(责编:王雪纯、贺迎春)
标签: